PAP SDA SDP WP
還有很多黨派我也不清楚,本人並非談論什麽政治大事,詳情請查閲報章。
新加坡5月6日大選將至,只在這裡待滿一年的我,有幸看見這5年一次的國家盛事。據説5年前沒有反對黨出來挑戰,因此大部分議席不勞而獲,今年身邊的年輕選民也是首次投票。從來都沒有對政治課題怎麽注意的我,沒想到大馬的選舉我無動於衷,這裡的卻興致勃勃,東問西問。
既然新公民沒有投票權,因此我也樂於以“外人”的身份享受這選舉的熱烈。大選的消息對在新加坡的任何人而言,可說無孔不入,可在代表政府口舌的大小報章,電臺與電視臺中看見。距離大選還有兩星期,政府就家家戶戶免費派送《聯合早報》,文内的候選人資料、黨派消息更是7,8大篇等。雖然報章也登刊反對黨候選人的資料,但是彩頁還是留給自己人,輕重之分顯而易見。
既然可每天獲得免費報紙,我朋友打趣地說:“哇,每份報紙80仙,派足14天我們省了將近11塊,好吧就看在PAP這麽“犧牲”的情況下,我就投他們吧。”(注:友人肯定是反對黨支持者)
我對這國家的黨派沒有了解多少,只以平凡婦人的看法與身邊朋友的嘮叨來“了解了解”。只略微知道PAP是如今執政的所謂政府黨,5年前以“不獲勝選區,不得優先提升組屋設施”,採用這強硬且明顯不公平的號召,讓平民百姓低頭。
要知道如果組屋沒獲提升,連帶整個地區也不會妥當獲得發展,就連治安、新設施等也將遭殃。平民百姓最關心的不外乎居家的安樂,沒有安樂家園簡直是切身之痛。 看potong pasir這地區就可充分了解,凹凸不平的道路,由於construction site常駐當處導致飛沙走石,還有陳舊的組屋不獲提升,舊區組屋並非每層有升降機,這對行動不良的老人而言確實非常痛苦。我不解,提升組屋設施所用的錢不就是人民的血汗錢嗎?怎地被用來作宣傳呢。可見這課題不公平,本屆大選也沒聼PAP拿來大作文章。新加坡經濟繁榮,各方面可說管制得井井有條。然而,身邊的朋友卻忿忿不平地表示只投反對黨。新一代新加坡人似乎滿肚苦水,“大選后政府又讓地鐵起價啦”。
上週五在地鐵站等待一起上班的朋友,一大清早就看見PAP黨員塞滿樓梯甚至各個角落大派宣傳冊子。也看見鮮少露面的國防部長張志賢,身旁配著一雙拐杖,左腳看似有輕微的受傷,不斷對人們打招呼招手。大部分人都採取少理的態度,可有些也是會上前熱情與他握手,更有些婦女趁著這時候與他“談天”。我朋友說,不到大選都不見人影,多現實。他說,有人曾謠傳某個候選人在菜市場與人們握手后,走到廁所洗手給人看見。
新加坡大選時期,除了可在馬路上看見宣傳海報,還可聽見流動貨車上的廣播:請投xx一票等宣言,候選人站在pick up后向組屋的人們招手,在鄰里的購物中心也有類似的小型廣播。我在電視上可看見候選人紛紛出現菜市場,熟食檔,親近草根選民等動作,就如新聞所說的:to win their hearts and minds。
就連早前財政預算案后政府派發Progress Package給每個新加坡人的作法,也被大部分人稱爲是派錢的行動。爲了安定民心,連擱置一邊的NKF起訴案件也不得不儘快解決,以免成爲話柄。
看看反對黨,如WP與SDP等,以年輕候選人作號召,每個都受過高深教育,皆是各行各業的專業或成功人士。大選成績今次不會再出現一面倒的情況,新選民(如80年代)崛起,對政府的作風有另一番見解,舊的一套可能不適合再一用再用。
有時候我在想,不論大馬還是新加坡,如果反對黨贏了,他們成爲政府的話,一個繁榮的國家被一班從沒執政經驗的新手接受,這是多麽心驚膽跳的事情呀。人們想要的就是政治穩定,害怕改變,但是又對現有的制度充滿怨言。難道強勢永遠都掌握大權,而人民爲了安穩就沒有選擇的自由嗎?
大選是否是一個現實的選擇呢?